我們舉個賣鞋子的例子。如果在某個國家里,人民普遍不穿鞋子,那么不管你是耐克還是銳步,都沒有必要去那里花工夫。同樣道理;在美國,我們在做關鍵詞研究的時候,發(fā)現某個美國大學NCAA的籃球隊的隊服盡管在商店里面暢銷,但卻很少在網上被搜索。那么我們經營一個網上體育服裝商店的時候,我們實在沒有必要進這個球隊的隊服。
如果下決心制作多語種網站,我們必須明白這些網站的內容絕不是簡單翻譯就可以上線的。要達到在搜索引擎中良好的效果:
第一,要分析在外國的搜索引擎中的一些名詞,比如是產品的名稱的當地叫法,還有一些地區(qū)的熟語。例如,refrigerator(冰箱)在美國人口語中常常用fridge來表達。我們優(yōu)化一個出售冰箱的網頁的時候,就要考慮加入fridge這個詞。更加通俗的一個例子是和巧克力(chocolate)相關的詞。和巧克力接近的詞包括cocoa(可可)、truffles(太妃)、fudge(乳脂軟糖)和candy(糖果)。在美國的口語中,經常說的candy是指巧克力。
第二,網頁的內容經過翻譯后,是否能被外國的消費者接受,是網站能否成功的標準。在美國的華人經常好心地給中國的一些大學發(fā)信,告訴網站管理者或者編輯網頁中嚴重的英文錯誤。這些錯誤不僅嚴重地影響了這些大學的形象,而且往往給人誤導。商業(yè)網站的外文寫作更是要保證正確,否則一個產品的使用方法或者功能解釋不清,輕者產品賣不出去,重者容易引發(fā)與消費者的法律糾紛。這個網站內容本地化的過程,實質上是內文寫作(copywriting)的過程。這個過程一定要把握好,而這是搜索引擎優(yōu)化幫不了的。